当您使用生成式AI完成任务时,您的大脑运作方式与您独立思考时不同。换句话说,您很可能记不住自己做了什么。这是麻省理工学院(MIT)一项最新研究的核心结论,该研究也是最早探讨使用ChatGPT等工具如何影响我们大脑的科学研究之一。
尽管这项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,但它明确指出,需要更多研究来探究AI工具如何影响我们大脑的核心功能。
实验揭示:使用ChatGPT时,大脑发生了什么?
研究人员将54名参与者分为三组,要求他们撰写论文:
- 第一组: 仅使用自己的大脑。
- 第二组: 可以使用标准搜索引擎(谷歌)。
- 第三组: 可以使用ChatGPT。
研究结果从三个维度揭示了显著差异:
- 语言独特性下降: “仅使用大脑”组的写作风格更具独特性,而使用大语言模型(LLM)的论文则相当雷同。
- 记忆力显著减弱: 在写作结束后的即时访谈中,那些仅凭大脑写作的人,表现出对文章内容更强的回忆和引用能力。而严重依赖LLM(例如直接复制粘贴)的用户,则很难复述他们刚刚“写”过的内容。
- 大脑活动水平降低: 脑电图(EEG)结果显示,“仅使用大脑”组的神经连接性(大脑各部分之间的互动)最高,而LLM组的活动最少。
研究作者将这种现象总结为:LLM组表现出**“较弱的记忆痕迹、自我监控减少和作者身份碎片化”**。
这不是“脑部腐烂”,但仍需警惕
研究人员特别强调,这并非证明ChatGPT会导致“脑部腐烂”或永久性的大脑损伤。该研究关注的是任务执行当下的大脑活动和即时记忆,而非长期影响。
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神经科学家Genevieve Stein-O’Brien也认为,成年人大脑的基础设施非常稳固,不太可能因使用AI工具而发生巨大改变。但她也指出,对于大脑仍在发育中的儿童,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。
我们为何要关心写作本身?
如果AI能更轻松、更高效地完成写作任务,为什么我们还要在意这个过程呢?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触及了问题的核心:撰写论文(或任何文章)的目的,是为了发展思维,是为了理解世界。
“我们从已知的事物开始写作,但在写作过程中,我们最终会提出下一个问题,并思考新的想法或新的内容去探索。”
——密西西比大学写作与修辞学教授 Robert Cummings
当学生使用生成式AI完全替代写作时,他们实际上放弃了这一宝贵的思维锻炼过程。
对教育的启示:先独立思考,再拥抱工具
研究中最有趣的一个发现是,那些最初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了三篇论文的参与者,在第四次实验中获得AI工具时,表现出了更高的参与度和更强的大脑活动。
研究作者写道:“总而言之,这些发现支持一种教育模式,即推迟AI整合,直到学习者进行了足够的自主认知努力。”
这种“先内化,再外包”的方法,或许才能同时促进工具带来的效率和人类持久的认知自主性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主机格调 » MIT研究警告:频繁使用ChatGPT可能损害大脑记忆与思维能力